11月19日,寧夏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在銀川市閉幕。記者從大會獲悉,過去5年,寧夏以“小省區也能辦大事、科協也能辦成事”的理念抓改革、抓落實,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。
“我們在全國創下了多個‘第一’?!睂幭目茀f黨組書記、主席陳紅纓介紹,寧夏在全國率先成立了自治區黨??茀f分校,率先實現縣、鄉鎮(街道)科協組織吸納“三長”兼掛職全覆蓋,率先出臺《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》和《推進全域科普工作實施意見》;共爭取中央補助地方科技館免費開放資金1.85億元,建成農村中學科技館89所,在全國率先實現貧困地區農村中學科技館全覆蓋。
2020年,寧夏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7.72%,位居西北第二。與此同時,寧夏科協深化改革強動力,4大類52項改革任務落地見效,“提升基層科協組織力”“‘院士專家寧夏行’助力高質量發展”“科普小鎮助力鄉村振興”等成果入選全國地方科協改革典型案例。
全區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基礎研究、科技創新、前沿探索、成果轉化、科學普及等事業,為寧夏科研攻關實現重大突破、脫貧攻堅奪取全面勝利、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果作出了突出貢獻。400萬噸/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、萬噸級裝備制造3D打印智能工廠、年產2000萬噸智能綜采輸送設備、超大口徑調壓裝置關鍵用閥等一批產業核心技術取得突破,實現了在全國乃至世界的領跑。
來自各行各業的311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出席大會,涵蓋理、工、農、醫、交叉等不同學科和領域,共商全區“十四五”時期科協事業發展大計。其中,來自企業、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農村等基層一線的代表占89.7%,女性代表占36.9%,少數民族代表占25.8%,45歲以下代表占55%,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占25.6%,博士研究生占21.7%,高級職稱占57.2%。
未來,寧夏科協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實施創新驅動助力、全民科學素質提升、學術繁榮、開放合作、強基固本等八大工程,讓更多創新“種子”生根發芽、開花結果。(記者 王迎霞 通訊員 徐燕)